不要被高額回報沖昏頭腦!
學習非法集資典型案例
牢記防范非法集資知識
守住錢袋子、護好幸福家!
某資產管理公司未經金融管理部門批準,通過親朋好友口口相傳等方式,承諾還本付息,向社會不特定公眾非法吸收資金,結果受到法律嚴懲。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未經金融管理部門批準、在無資格從事吸收公眾存款業(yè)務的情況下,承諾12%到18%的年利率,通過親朋好友間的口口相傳、相互宣傳推介開展投資理財業(yè)務,共向社會公眾非法吸收存款641.43萬元,案發(fā)時僅歸還本金16萬元。期間,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牟某的表哥郭某得知該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理財業(yè)務后,積極向親友及附近村民宣傳,并代為辦理投資手續(xù),共向社會公眾非法吸收存款110.9萬元,案發(fā)時歸還本金21萬元。案發(fā)后,被告人郭某與集資參與人達成和解協議并獲得諒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單位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被告人牟某、郭某違反國家金融管理制度,擾亂金融秩序,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應追究刑事責任,最終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罰金人民幣十萬元,判處牟某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判處郭某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本案中,被告人牟某、郭某利用人民群眾希望財富保值增值的愿望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其主要作案手段:一是善于包裝。通過夸大公司規(guī)模、制作“正規(guī)的”理財單、編造投資項目等方式,獲取群眾對公司的信任。二是高利誘惑。利用群眾渴求高收益的愿望,通過許諾高于同期銀行存款三至五倍的高利率,誘惑缺乏理財手段的群眾投資。群眾投資后,被告人以借新還舊的方式兌現承諾,吸引更多群眾入股,直至資金鏈斷裂。三是熟人傳播。本案非法集資人主要通過親朋好友之間的口口相傳、互相宣傳推介吸引群眾投資,群眾受惑于熟人投資獲利的個案宣傳和對熟人的信任,陷入非法集資泥潭。人民群眾追求財富的保值增值無可厚非,但以高利率為誘餌的非法集資活動不僅嚴重破壞國家金融管理秩序,還必然導致集資參與人血本無歸,引發(fā)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作為普通百姓,在進行投資理財時一定要三思而行:一是要選擇正規(guī)金融機構。對社會上各種投資理財機構一定要分辨清是否具備從事金融活動的業(yè)務資質,必要時向當地金融監(jiān)管部門咨詢確認。二是要合理衡量收益與風險,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非法集資往往以高回報誘惑群眾參與,但非法集資人往往將集資資金肆意揮霍或用來支付前期借款利息,一般缺乏盈利手段,難以覆蓋高額利息支出,極易資金鏈斷裂。三是要主動舉報、及時止損。非法集資本質就是龐氏騙局,隨著非法集資金額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必將跌入谷底崩裂。大家應該充分認識非法集資危害性,一旦參與非法集資,應當果斷退出,并主動向當地金融管理部門或公安機關舉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
欧美亚洲日韩高清,亚洲免费天堂网站,国产精品日韩欧美色窝窝,亚洲人妻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